行业资讯

锂电产业链董事长坐不住了能否一起出海拿销量?
发布者:鸿腾智能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3-04-03 08:54:11 点击次数:403 关闭
锂电产业链董事长坐不住了。财联社记者近日从锂电产业链多家企业获悉,该公司董事长即将出海或计划出海。利元亨(688499.SH)IR陈立凡更是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今年的目标是海外市场占有率达到30%。
椅子的轨迹,或者说侧面,都预示着锂电产业链的风向。相比国内锂电池市场“神仙打架”的局面,在电动汽车普及率逐渐提高的欧美等地,本土电池产能还存在很大不足,不少企业已经开始部署。孚能科技(688567.SH)相关人士表示,随着公司产能的提升,公司将全面对接海外客户,海外销售成为公司重要的业务战略之一。
国内锂电产业链“一起出海”

“卢总马上就要出国去日本、韩国参加展会了。”陈立凡向财联社记者透露。记者多方打听,由于利元亨在国内锂电产业链中属于少数,该公司董事长并未积极走出国门。
椅子的轨迹,或者说侧面,都预示着锂电产业链的风向。至于走出国门的原因,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相对于充分竞争的国内市场,国外未能满足当地需求;二是有大订单或定点项目,不断出海;三是海外市场毛利率相对较好。
据高工产地不完全统计,2022年我国四大锂电材料计划投资超5000亿元,扩产项目156个,其中正极材料扩产项目57个,55个。负极材料扩产项目、隔膜扩产项目11个、电解液扩产项目33个。
大规模的扩产浪潮引发了资本市场和电池行业对结构性产能过剩的担忧。据财联社此前报道,锂电材料价格在经历疯狂涨价后,价格大幅上涨。去年“减半”。
寻求海外订单以缓解国内市场压力,或许是锂电产业链的共识。如果说2020年左右,国内部分锂电池产业链宣布走出国门布局不过是星火燎原,那么2023年将“东风”燎原。
公开资料显示,第19届“世界智慧能源周”吸引了来自约30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家企业参展。在参加太阳能展的约160家企业中,中国企业超过70家;在此次电池展约180家参展商中,中国企业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其中,欧美是国内锂电产业链走出去的重点。陈立凡谈到全球节能减排趋势,欧洲2035年禁止销售新燃油车,美国2023年电动车产业链补贴,新普及率。欧美能源汽车快速增长,支撑上游锂电池设备需求持续增长。
友家讯中证交易团队认为,美国IRA法案的实施,单车最高补贴7500美元,将极大刺激基数低、普及率低的美国电动车市场,难以形成强势拉动。规模。锂电材料和电芯仍需依赖亚洲供应链IRA对国内材料的实际影响可能好于预期。欧洲PHEV补贴正在快速减少,纯电动汽车占比有望快速提升,对应动力电池需求增速更高。
同时,“欧美本土设备制造商无法满足需求,因此近两年相关订单大量涌入中国,且多为长约订单。”期待的潜力。”陈立凡进一步解释道。
“随着公司产能的提升,公司将全面对接海外客户,海外销售成为公司重要的经营战略之一。”上面提到的人说。
除了需求预期好转外,财联社记者从宁德时代、新洲邦、容百科技、恩杰等锂电产业链2022年年报中获悉,销售毛利率均超过相关产品。产品普遍高于国内。
与机遇和挑战保持一致
东风日产董事长李世江近日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政府和下游车企希望上游供应链能离汽车更近一些,避免关键材料“卡”,物流等.促进确定性和本地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国内锂电池产业链已成为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以动力电池为例,SNEresearch数据显示,在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总量排名中,宁德时代等6家中国厂商以合计60.4%的全球市场份额位列全球前十。
高含量、完整产业链带来的大规模竞争也开始显现。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内产业链企业的规模效应和成熟度相对较好,拥有全产业链支撑,这也让国产锂电池在成本控制和供应保障方面更具竞争力。
锂电走出国门自然离不开供应链的支持陈立凡表示,中国新能源和电动汽车市场发展较早,催生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各厂商在锂电装备、技术、制造、合作等方面都具备比较成熟的综合优势,有利于与国外厂商接轨。满足境外企业需求,帮助境外企业落实和释放产能。
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与锂电池相比,锂电池设备可能最先受益。“从目前多家锂电设备企业保持满产状态来看,订单旺盛,通过扩产实现规模经济可以降低成本。电池设备在全球范围内国产锂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提高产量未来的效率……”上面提到的人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但在巨大的机遇面前,也存在挑战。
有业内人士认为,海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方面,国内锂电池企业大力拓展海外业务;另一方面,与海外产业相关的政策逐渐明朗,如《减通胀法案》(IRABill)、欧盟拟实施的《欧盟电池及废电池条例》等。这意味着海外市场已经从一维的产品竞争升级为多维的系统竞争。
李世江还表示,欧美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有望继续释放对电池企业的需求大增。这个时候,谁能更快地了解市场需求,尽快进行技术进步、量产以降低成本,是了解窗口期的关键。

商务咨询 商务咨询
关于我们 产品展示 广告设计 客户案例 技术支持 联系我们

电话:0511-86930535(工作日)

手机:177-6865-8888(微信同号)

手机:137-7550-8287(微信同号)

零售:137-7550-7308(微信同号)